第31章千万富翁“死”后醒来,打造国内… (第1/1页)
陈耀平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人人小说网网www.yyetss.cc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黄卫平以为拉到投资、找到合伙人,剩下的事就很简单了,但没想到,这仅仅是开始。
要想让人们体验到死亡,就必须非常真实,否则跟一场游戏没有区别。为了让“死亡”更趋真实,他和丁锐走访了上海几乎所有的殡仪馆、火葬场、墓园,获得了第一手资料。为了更好地体验“死亡”,他和太平间的仪容修缮师交朋友,至少看过了几百人死前不经修饰的样子,在殡仪馆几百具尸体旁淡定喝下午茶……然而,他认为这还不够。
为了得到最强烈的“死亡”感,他们打着筹建公益的名义取得上海市民政部门特批,到上海最大的火葬场——闵行区益善火葬场,躺了次真正的焚尸炉。
那是他们终生难忘的记忆。黄卫平躺下后,只听见传送带咔咔作响,而炉膛内幽暗难辩。铁门砰地一关,能制造一千多摄氏度高温的喷火口杵在脸上,随着鼓风机一吹,炉子里骨灰飞扬,让人呼吸困难……进去前还想着记录自己“临死”前到底会想些什么的黄卫平,只觉得脑袋内一片空白。三分钟后,濒死的黄卫平只想赶紧活过来,可控制铁门开关的按钮反应慢半拍,外面的人怎么戳都打不开铁门。黄卫平失控地喊,“放我出去!我要活!”
从炉子里爬出来,好半天他都缓不过气来。身体里残留的是一种放空的体验。有什么样的成长方式比“体验”来得更深刻呢?再多道理,都没有那一刻来得刻骨铭心。躺过焚化炉之后,生活中再遇到纠结难解的事情时,黄卫平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那个片刻。试想,世间除了生死,哪一件不是闲事?站在生死的高度上,又有什么事情是真正难解难舍的呢?黄卫平回头再想想之前难以自拔的苦恼,觉得简直不值一提。
让“死去”的人“醒来”,打造4d死亡体验馆
前期设计确定后,接着就是筹款。信心满满的两人用了近三个月的时间,精心打造了一款ppt。为了引起有关部门关注,他们在ppt里做了一个庞大的“4d生命科技体验馆”计划,满场全是闪瞎眼的高科技,标的500万起跳,场馆800平还嫌小。
2013年9月,他们踌躇满志地去拉投资,设计了一条看起来金光灿灿的大道:先找政府民政部门,找基金会,找相关行业大佬比如墓园、殡仪馆,找民间资本,心想也许哪个老板对生命探索有兴趣呢,还找500强企业的社会责任部门,再找电视台和媒体曝光,这样算下来,就算成功概率是百分之十,筹到上千万肯定没问题。怀揣着美好愿望,两人四处兜售他们的理念。黄卫平参加《天使爱上谁》电视选秀节目,跟其他几个公益组织一起竞争风险投资。每位参赛者有一小时的项目说明,为了拉到投资,黄卫平一宿没睡,紧张得手直发抖,准备了一夜台词,设想了对方可能提出的各种盘问和刁难。但没想到,当天评委们听完前几分钟后,一位专家打断黄卫平说,“我觉得人们不需要这种东西”,再也没给黄卫平说话的机会。黄卫平深受打击。他跟身边朋友说起这个“项目”,朋友一听也连连摆手,觉得这样的项目不吉利,而且没有市场。家人得知他在做这种“晦气”的事非常反对,说他是先“胡闹”,再“作死”,他要再做这事就不让他进门。
这样一次次被否定和质疑,黄卫平也一度动摇。一天,他拍着哥们丁锐的肩膀问:“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?我们有跟政府说的理由,跟基金会说的理由,跟捐助者说的理由……但唯独没有真正能说服自己的理由。”是的,这就像生命本身,“怎么活”容易讲,“为什么而活”就难倒了所有的智者。丁锐这时反而坦然了,说:“既然想不明白,那就先做吧,也许过程本身就是答案。”
那些日子,他们经常熬到双眼皮打架,内心崩溃,无数次想放弃,但又互相打气搀扶着走过来。黄卫平曾经迷失过,从黑暗旋涡中幸存下来的他觉得自己很幸运,希望自己在探寻生命意义的同时,也能帮助那些陷入“迷雾森林”的人。
那时的黄卫平在公益中耗费了大量金钱,而丁锐也因为做别的事而囊中羞涩。黄卫平对丁锐说:“要是以前我没有那么花钱,现在也不用这么愁钱了。”他们都曾是日销斗金的人,没想到有一天,金钱却成为了压倒理想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拉投资失败后,他们没有放弃,又在丁锐的网站上发起众筹,众筹目标是40万。一方面是想筹集资金,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众筹的方式,看看公众对这件事的反应,免得陷入自说自话的尴尬。如果失败了,他们就死心了,说明真的没人需要这种东西。
因为国内缺乏生命教育,人们避讳谈论死亡,不认为思考死亡有意义,所以对于众筹结果,两人都很忐忑。没想到上线三个月,他们获得了201位支持者,35994次访问量,筹到了41431767元,黄卫平舒了一口气,对丁锐说:“还好,我们不是自说自话。”幸运的是,黄卫平还找到了另一位支持者,18岁的莫里斯。三人拼尽全力,每人凑足100万开始动工,黄卫平动用了全部身家。为了这事,家里几乎与他决裂。一天,他回家看父母,父亲忧心忡忡地对他说:“40多岁的人了,能不能成熟一点,为什么总要家里人担心?”一句话让黄卫平红了眼睛。但他坚持要做下去。
最初的规划场馆首先是互动感应的“情感迷宫”,浓缩了“贪嗔痴慢疑”的情绪,然后历经“意外、衰老、疾病”三种死亡通道,进入核心的4d焚化炉。被“烧过”之后,体验者最后进入全息的4d子宫,模拟新生儿的感受。
为了将自己的亲身体验完整地传达给体验者,黄卫平他们多次重躺焚尸炉,根据身体里对真正焚尸炉的体验记忆随之调整光线、音乐等。在生死之门,手印上去有热度,整个空间是一个科幻般镜面空间,激光线条交错集中。生命之花的“穹顶”上不断投射出绚丽古老的图腾,体验者将进行12轮生死游戏,每轮淘汰一人。没有人引导,只有头顶的广播在响,这个设计,就像一个哲学版的“杀人游戏”。在轮流公开发表意见、辩论结束后,投票开始,最不喜欢谁,便将其“票死”,得票最多的,承受即将到来的“死亡”,通过全黑的甬道,躺上传动带,进入模拟焚化炉。炉子完全封闭,拱形的led灯会模拟火焰燃烧,炉内的温度也随之升高,五分钟之后,炉门打开,体验者随着传送带来到一个形如子宫的地方。
2016年4月4日,中国清明节,位于上海市黄浦区公益新天地内的“醒来”死亡体验馆正式开馆。筹备了4年,投资400万,票价444元。计划每天迎接两组24名体验者。所有的数字,巧合的与中国人最避讳的“四”(死)一再重合。259平方米的封闭空间被划分成10个部分。
因为死亡体验馆每天仅接待24人,营收受限。所幸在筹建体验馆的道路上,他们也遇上不少同频的人,阿甘、雳珺、老朱、joan、大崔、麦东兜、东来、cecily,他们一个个加入了团队。随着运营,人手明显不够,他们又在网站招募志愿者帮忙,节省了一大部分开支。虽然体验馆一开始靠门票举步维艰,但看着体验的人茫然而来,似有所思地离开,黄卫平觉得这一切都值了。其中有一位来自杭州的女士令他们印象深刻。她叫小可(化名),来体验馆之前,她通过网络跟黄卫平联系,讲述因为被男友欺骗背叛,她多年苦心经营的公司面临易主,事业感情双重打击让她对这个世界没有了留恋。她考虑了很久要如何死,当她看到这个体验馆之后,便来提前体验死的感觉。但当她走完所有的流程之后,她在“醒来“的本子上写下了一行字“死亡,是醒来的开始。”在离开体验馆一天后,她给黄卫平发来信息说自己想通了,没有什么事情值得自己主动放弃生命,她决定抛开男友,回家陪伴父母几天,返回公司争取属于她的一切。黄卫平回复了四个字“想通就好。”
因其超前的“由死复生”的设计理念,还没有开放即获得外界极大的关注。“死亡体验馆”的话题引发了网络数以百万的热议,有人觉得黄卫平提供了一个能让人先死后生、重新醒来的体验机会,而有些人在网上咒骂黄卫平是为自己挖坟墓,迟早有一天要把自己给烧了等等,什么毒舌毒咒都有。面对攻击,他的老父亲反而说:“既然你都做出来了,别人说什么不要放心上。”父亲的话给了他极大的安慰。
因体验不能标准化、服务不能批量化,“醒来”不是可复制的商业模式。好消息是开馆3个月,“醒来”已经仅靠卖票就能养活自己,来体验的用户有不远千里慕名而来的游客。未来老黄他们设想以“醒来”为ip设计周边产品,100场体验就有1200个用户故事,这是多么庞大而鲜活的“死亡ip”,做电影、出书、开发游戏等,前途广阔。
上个月,老黄和丁锐去了趟北京,接触了些vr、游戏团队,希望尝试通过技术手段,在线上“复制”一个死亡体验馆,将“醒来”对死亡和生命的哲学思考通过游戏传递给用户。“醒来”死亡体验馆是个特殊行业,刚刚起步,一切都在进一步完善中。
近日,死亡体验馆和手牵手生命关爱发展中心联合起来,发起了首届死亡艺术节。28日,他们的死亡艺术节即将开幕。这是一次纯公益的展出,他们希望集聚999个人的力量,每人100元,一起去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。黄卫平说,“死亡不是我们的敌人,它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。”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www.lewenwu.cc。乐文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:m.lewenwu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