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章哈佛何江:农村的父母是我永远的… (第1/1页)
陈耀平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人人小说网网www.yyetss.cc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世界顶级名校哈佛大学的第365个毕业典礼日上,一个来自湖南农村的小伙子何江,登上了毕业典礼的讲台,这是哈佛大学给予毕业生的最高荣誉。
何江也成为这所顶尖大学历史上第一位登上该讲台的中国学子,与他一起演讲的有著名导演斯蒂芬斯皮尔伯格。
父亲的睡前故事,滋养了整个童年
美国东部时间2016年5月26日上午10点,在美国波士顿的剑桥城,哈佛大学的户外演讲台前,阳光穿过树影,斜照在哈佛3万多名师生身上。一名外籍女教师嘴里蹦出的最后一个单词是,“jianghe”(何江)。掌声中,一个阳光帅气的大男孩上前,他脱下自己的博士帽,开始演讲:“在我读初中的时候,有一次,一只毒蜘蛛咬伤了我的右手。我问我妈妈该怎么办……”何江哈佛演讲的视频通过互联网迅速火遍全世界,作为哈佛历史上第一个演讲的中国学子,他的成功可谓寒门出贵子最好的诠释,他的求学经历曲折吗?他的成功可以复制吗?
2016年6月6日,何江接受我采访时说,“我要感谢我的父母,我从从那个偏僻的山村走出,到哈佛,最后站上演讲台,我今日的成功,很大程度源自父母幼年对我影响和教育。”
1988年2月,何江出生在湖南省宁乡县南田坪乡。父亲叫何必成,母亲叫曾献华。和当地的多数农民一样,何必成夫妇在大山脚下,有十几亩的水田,种着双季稻,家里还喂着三四头母猪,十几头架子猪。
何必成对妻子说:“我们的父母年岁已高,儿子的教育不能荒废。”何妈妈对我说,“必成家庭观念很重,他认为如果上不能养老,下不能顾小,即使赚到钱也得不偿失。”在同村人都外出打工时,父亲靠着家里的水田和养猪,把日子过得清贫却完整。
同村的孩子开始上学,大家背着新书包神气地从何江家门口过。小何江心里羡慕极了,他对母亲说,“妈妈,我想上学。”母亲抱着刚学走路的小儿子,随口说了一句,“江伢,你想去读,就去读两个星期试一下吧。”何妈妈对我说,“江伢并不是我们刻意让他早读书,只是说试一试的。”就这样,四岁半的何江,也去上学了,一路读了下去。
那时,每晚临睡前是兄弟俩最好的时光,在外忙碌一天的爸爸会给他俩讲故事,这几乎是他家雷打不动的“家规”。父亲就着昏暗的油灯,抑扬顿挫地讲起来:“西汉啊,有个人叫匡衡,他年轻时,家里贫穷,穷得连灯烛也点不起……”
无数个故事像暗夜中的萤火虫,点点微光却照亮两个孩子的世界。几乎所有的故事都是一个主题——好好学习。何江崇拜地望着父亲:“爸爸,你怎么知道这么多故事啊?”父亲何必成对我说,“我不知讲了多少个故事,其实哪有那么多故事?好多是自己现编的。目的就是希望他和弟弟能好好读书。”那些故事里,包含着这个朴实的农家汉子的读书梦,他把自己的大学梦,寄托在孩子身上,把希望连缀成小故事,温暖和激励了儿子们的整个童年。
母亲识字不多,她做的最多的是陪伴。孩子们上学,她到田间地头忙活,儿子放学了,她准时守在书桌前,做针线活,织毛衣,剥豆子……她对何江说,“江伢,妈妈有些字不认识,你读给我听好不啦?”何江就把课本里的故事念给妈妈听,“从百草园走出来……”何江给母亲讲鲁迅的文章,“江伢,啥叫金什么罗?何妈妈对我说,“中学课本我看不懂,我问江伢,江伢每次都能给我讲得有条有理。清清楚楚。那时我就吃惊这孩子的表达,很清晰很有条理。”
那时,家里条件不太好,生活贫乏,何家没有电视。但是何江受父亲影响很喜欢读书,大一点,他的压岁钱、零花钱都用来买课外书,父亲何必成对我说,“现在家里还留有他小时候读过的书:《庄子》、《老子》、《史记》、《诗经》、《桃花扇》等书,他从不乱花钱的。”
几年过去了,外出打工挣钱的人家,又是砌砖瓦盖楼房,又是给孩子买新衣带礼物,何江很羡慕。有一次他问父亲:“爸爸,邻居家的新房子真好看啊,我们家什么时候才能盖楼房啊?”父亲回答说,“房子破旧不要紧,等你走出去,会看见比他们好看得多的房子!那时,你不会觉得小山村的房子好。”那时,在何江的心里,就对外面充满了憧憬。何江家的一直住土坯房,直到1995年才盖楼房,但也仅仅是粗糙的主体结构,何父用石灰水把外墙粉刷一番就停下来了,节约的钱都供兄弟俩读书。何妈妈对我说,“我家的房子是最简陋的,可是是乡亲们最羡慕的。因为房子有钱了可以再修,可是孩子的读书期过了,再多的钱也没用了。”
父亲对他说,读书从来没有捷径可走
何江小学毕业,一所中学上门“挖生源”,父母满口答应,但后来因为种种原因,还是得回原来的中学读书,第一个周末,何江回来,情绪有点低落,他说,“爸爸,我还是想到金海中学读书,我们学校没它好,听说有个数学老师是集市上卖肉的,大家都叫他‘樊哙’……”父亲皱眉,他对何江说,“江伢,镇上的学校虽好,也不是人人成材;停钟不好,也不会个个考不出去,只要你好好学,在哪都能考上。”何江听了父亲的话,再也没有抱怨过。何父对我说:“金海中学确实条件好,还免三年学杂费,我和他妈妈都去看过,当时回来我们都很失落。江伢的情绪不好,我只有鼓励他。”
学校离家十几里地,何江每天起早骑自行车,翻山越岭花90多分钟才能到。3年初中,何江没有迟过一次到。2002年,何江不负众望,考到宁乡一中。父亲开学送他入校,父亲对他说,“江伢,这学校真大真好,在这里你一定要好好学,争取到更远的地方上大学!”何父对我说:“看到一中的学习环境,我想江伢以后的路一定不会太差。”
刚刚入校的他成绩并不突出,在一中1000多新生中,大概排180名左右,他被分到了普通班。第一个周末回家,他对母亲说,“妈,我在中学总是第一,现在进了一中,我排到快200名了,而且我英语不好……”母亲告诉他,“江伢,你以前在一个小塘里,周围的青蛙不多,你比别人优秀很简单;高中是所有大塘子的青蛙都集中到一块了,你不出色很正常。老话说得好,勤能补拙,妈妈相信努力可以弥补。”何妈妈对我说:“在学习上,江伢第一次问我,以后再也没有问过了。”
听了妈妈的鼓励,他总是第一个进教室,晚自习最后一个离开。他知道自己的英语水平与城里孩子差距巨大,向英语老师谢芳请教,谢老师支招,“去买一本喜欢的英文大部头小说,把它反复读反复背,还有学不好的道理吗?”何江眼前一亮。
第二天,何江到书店买了一本英文版《乱世佳人》。回到宿舍“啃”了起来,遇到读不懂的地方,就在书本旁边进行大段标注。同学看见他读这么厚的英文原著都很吃惊,“何江,你什么时候能读完?”何江笑笑,“我们打赌,我一定一学期读完。”读书从来没有捷径可走,期末他果真做到了。
第一个寒假,他回家对父亲说,“爸,后来学校调考,我考了年级第一,进入重点班,我还用英语组织了几次班会呢!班主任隆老师说让我们成立一个英语小组。”父亲劳累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意。父亲对我说,“江伢学习能力很强,我高兴。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挣钱供他读书。”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www.lewenwu.cc。乐文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:m.lewenwu.cc